You are here: 首页 > 中心简介 > 中心简介
中心简介
湖北文理学院地处湖北省襄阳市,秉承“淡泊明志、宁静致远”的优良校风,坚持与时俱进,形成了工科为主、文理支撑、突出应用、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,尤其在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两大学科形成了优势特色。
我校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,2009-2015年连续7年通过湖北省、襄阳市和日元贷款等途径获得1亿多元用于实验室建设,2017-2020年湖北省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“机电汽车”学科群建设,截止目前学校各类实验设备总值近2亿元。
湖北文理学院“综合工程实训中心”于2009年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现有各类仪器设备3155台套,总值4000万元。“中心”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结合、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、专职与兼职队伍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,现有成员83人,其中高级职称占43.4%,硕士及以上学历占70%。“中心”面向全校13个工科专业,开设57门实验课程,200个实验实训项目。日平均接待学生250人,年培训学生超过2100人,完成近24万人学时的教学工作量。
一 中心的实验教学
“中心”以机械工程等学科为依托,以数字化制造为主线,科研促进教学,全面培养学生知识应用、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,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。围绕“汽车关键零部件设计及数字化制造”,以“大工程教育”思想为指导,打破专业和课程界限,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,遵循工程实践教学规律,按照分层次、模块化、综合型思路,构建了“三个层次、四条主线、五大模块”的综合工程实践教学体系,即“工程认识实践、工程专业训练、科技创新实践”三个层次;“产品设计技术、制造技术、工业控制技术、生产组织技术”四条主线;“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践训练、机电测试与控制实践教学、工业工程实践教学、汽车实验实训教学及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实践教学”五大模块。通过机械设计与制造、机电测控、汽车构造与性能测试、工业生产组织管理的有机融合,再现和模拟了现代工业主流技术,为“汽车产业链专业集群”中的各专业提供不同层次的实验与实训课程。
在实践教学上,突出“以学生为主体、以教师为主导”的教育宗旨,强化工程实践训练,构建层级式实践创新平台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,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,实现科技创新训练系统化、常态化。
二、教学与科研成果
经过多年努力,“中心”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。近五年获得获得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,省级教学团队1个,湖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3个,主持科研、教研项目82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,省部级项目14项,市厅级科研项目37项;各类横向项目124项,项目经费达3711.51万元;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1项,市级科研成果奖3项;发表科研、教研论文近315篇,其中三大检索论文59篇;获发明专利2项,实用新型专利52项;出版教材17本。
“中心”在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。2018年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立项2项,省级立项4项。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9项、三等奖8项;分赛区特等奖2项、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8项、三等奖2项。特别是在“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”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、“中国好设计”创意奖和最具网络人气奖各1项,在“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”中获得金奖1项、铜奖2项,均实现了我校历史性突破。
三、特色与辐射示范作用
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,“中心”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:
1、“中心”依托学科
“中心”依托的机械工程学科于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,机电汽车特色学科群于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群。
2、“中心”合作共建
“中心”以开放的建设理念,联合地方优势资源,合作共建了“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数字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”、“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”等良好的科研平台。将本科生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成果有机结合,通过大项目、大任务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;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为产业生力军,打通大学“人才培养平台”和产业“技术创新平台”,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模式。
3、“中心”服务产业
“中心”紧密联系襄阳支柱产业中的龙头企业,开展产学研合作,把教学扎根于企业生产实际,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。“中心”与“华中数控”、“博亚精工”、“三环锻造”等十余家企业开展了成效显著的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技术服务合作。广大教师借助工研院,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地方经济建设规划、技术研发提供多层次服务,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力支撑作用。
4、“中心”资源共享
“中心”依托学校“智慧校园系统”,构建了安全、快捷的信息管理系统,为校内外人员提供7*24小时服务,从人才互聘、设备共享、信息无缝对接等角度与襄阳区域企事业单位、学校实现了良好资源共享。有效提升了中心与企业间的资源利用率,极大调动了协同企业积极性,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。
四、“中心”的发展规划
今后,“中心”将坚持服务湖北省和襄阳市汽车产业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方向,积极开展基础建设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。加大师资队伍、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力度,进一步扩大开放共享,逐步实现远程在线教学和技术服务,将中心的教学和服务影响力覆盖到鄂西北周边高校和企业,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,使中心的发展再上新台阶,取得更大成绩。